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城市规划的“鸿蒙”——数字城市

发表于:2019-07-30 14:05:35 作者: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数:

0.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规划时常陷入盲目抄袭西方或沿用旧的苏联模式,几无创新,区域规划盲目照搬日本、欧洲的都市圈模式,城市设计也多是漫无目的模仿欧美。在新经济新技术革命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基于中国的现实和未来进行系统创新。

《世纪之城:聚合 · 共享 · 更新》从经济、科技、文化、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等全要素,基于中国自身现实状况提出全新的15分钟生活圈等城市规划战略,本文节选自其中部分内容。

 1. 

什么是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由信息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的点矩阵空间与城市物理元素的聚合,并服务于人类活动和物理空间的数字空间。

实质是通过将点矩阵空间与城市物理空间和人类活动的叠加、链接、聚合,以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等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技术方法。数字城市这种无形的空间同样可以创造有形的物理价值和财富,可以实现经济活动、城市运营、思想与财富创造效率的最大化和智能化。并可以实现城市空间各种因素的量化,实现城市空间发展预判的可视化,数字城市规划是实现理想的城市物理空间规划、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和经济创造效率、创造新生活方式的重要技术措施。

未来城市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要实现相互接入,同时将新技术、新经济体制规划合一。未来那些被点矩阵空间所替代的传统实体消费空间,可以通过共享城市规划更新建设,转变成为城市共享中心。城市除了注重实体空间规划还应同时实施城市点矩阵数字空间规划建设,具体操作可由政府引导、国家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规划建设。

 2. 

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的规划合一

城市进行实体空间规划同时实施点矩阵空间数字城市规划和建设,应重点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的顶层规划,国家、社会、个人统筹建设,形成统一的城市数字矩阵空间规划标准体系。

针对城市人口流动、就业、交通、医疗、教育、安全、产业发展、工作、城市政务管理等各类城市因素,规划建设数据信息感知与收集计算等基础设施。针对各类城市数据规划设计数字矩阵空间,即点矩阵空间。

完善各类数字公共服务应用场景,规划建设全面的数字城市,让公众能够体验城市不同因素的数字模拟空间的规划带给未来城市的便捷高效,预知数字新生活和数字经济活动模式。通过数字矩阵空间规划促进市民生活、工作、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项公共服务经济活动智能化。

实现城市物理空间规划与数字空间点矩阵空间的规划合一,城市物理空间规划应充分利用城市数字矩阵空间规划内的大数据,实现规划师对于城市空间变量的精准把握,使城市空间规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使城市空间规划目标与人们生活需求更加契合。

城市空间规划实现数字模型化、可计算化。通过城市物理空间的数字模型,实现城市空间通过数字图像虚拟技术实现可视化、可预置入构成城市的诸多变量元素如人口、经济总量、产业规模、自然资源、人类资源,影响城市发展的外来元素如对外贸易、短期流动人口及各类资源等。城市空间规划可通过计算机计算和数字图像技术模拟真实的未来发展情景和对规划成果进行有效评估。

通过规划构建城市的点矩阵空间,将实现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可视化。伴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城市创造的虚拟空间将使传统的物理城市空间的功能实现更多的功能叠加和使用效率。因此,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应重新评估未来城市承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随着点矩阵空间的规划和建设,过去难以准确权衡利弊的城市元素的变化将实现可计算、可视化,成为可实时掌控或实时调节、决定城市空间走向的变量。未来城市空间要获得实现各利益方均衡的、科学的、精准的规划方案,必须与城市点矩阵空间实现规划融合统一。因此,未来每个城市都面临规划建设点矩阵空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城市公共资源部分的数据开放共享,使其能够充分被社会各方利用转变成为实现价值创造的共享资源。

要快速完成城市点矩阵空间规划建设,应实现城市大数据的公共化,对于公共资源数据的构建成本应由政府财政支出,并且公共资源数据应向社会免费开放,才能实现数据的社会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才能够转化成为更高效率的创造力,提升社会财富的创造效率。

当城市感知系统、大数据与汇集城市各类元素的数字空间模型以及点矩阵空间等日趋规划建设完成,大多传统的规划师们的工作也将逐渐被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替代,工作模式也将由经验和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导的工作模式转向大数据和智能计算主导的城市规划,如同所有行业一样,剧烈的技术性失业或将无可避免的降临这个行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坏事情,只是意味着由于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完成财富及物质创造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经济体制也将会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能够化解技术性失业或将导致的财富分配体系的失衡问题,终将使人们从逐利的困境中得以解脱,自由地工作和创造价值。

 3. 

数字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基础网络规划建设。规划建设信息互联网、物联网、能源互联网、区块链、数据采集等全面覆盖的城市信息感知系统,实现各类生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等数据化,实现城市大数据感知、位置感知、视频感知、预警感知等感知网络覆盖。

通过整体规划推进数字智能传感器在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资源以及可供实现共享的资源领域全面部署,建设城市数字空间模型,实现城市数字情景的可预知、实时可视、可感知。基于“城市云数据中心”和“虚拟城市”理念的共性,因此我们在论述共享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对其在医疗、文化、体育等城市微观方面的基础建设意见给予积极评价和引述,以使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虚拟城市与人们切身利益间的关联。

 数字化智能城市规划。规划建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城市运行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实现智能交通、警务、城管、环境监测等规划建设,使城市生活与工作交通更通畅、更便捷、社会更安全、城市更智能、更宜居。

智能政务与市场监管。政府可通过市场组织或电信营运商的数据中心提供的资源服务,规划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满足各部门、各政府组织对云计算资源的需求。政府网站实现集群数字化、智能化,整合部门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政务 APP,开展智能机器人服务,实现一个网络入口即

可完成多种服务。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动监管平台 , 实现工商、税务、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的行政、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完善互联网 + 智能化远程分布式办公平台建设,规划推进信用征信系统广泛应用。

数据资源发展规划。规划建设包括由人口基础数据库、城市交通、人口流动、教育医疗,经济活动、法人基础数据库、地理空间、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数据等社会构成要素的综合数据库,在城市各个共享中心规划建立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城市各类因素如交通流量、人口流动、医疗信息等文字、图片、图表、视频、资源分配分布情况等数据实时显示、交换和共享,为城市经济发展、人们工作与生活提供数据服务。通过搭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立城市全面数据平台并将公共部分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以利于社会第三方开发各类应用和促进经济效率、创造更高经济价值。

智能决策系统规划建设。以智能感知系统、信息互联网、算法技术、区块链技术、数据库、模型库、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基础,构建智能化决策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推动大数据与智能感知系统实现对于国家管理、企业运营、城市管理包括政务、经济等不同组织综合监督考核和数据信息搜集决策系统,构建洲际、城际、区级、社区、邻里等五级智能数据管理与决策平台,建立市民信息反馈交互平台,搭建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各级政府组织机构管理与经济决策等智能化、精准化。

智能教育。在各级共享中心内推进智能互联网 + 教育产业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远程教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远程共享、可分布式共享。

智能医疗。在各级共享中心、生态慢行共享大道内,优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数据共享。推进全科医生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方便就医。加强药品流通智能化监管,实现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目录遴选、采购实施、货款结算等各流程数据适时监管,并可通过数据开放实现由患者主导医疗体系的数字化时代医疗新方式。

数字文化。在各级共享中心、生态慢行共享大道内,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共享中心活动室为基础实施公共电子、VI 阅览室规划,为人们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智能体育。在城市各级共享中心的公园内建立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场馆、赛事 IP、智能硬件等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化体育生态系统,引导市场主体提供丰富的智能训练装备、AR/VR 技术运用装备、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促进电子商务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智能社区。以各级共享中心为共享核,以邻里生态慢行共享大道为共享带,规划建设社区多功能融合的智能服务平台,整合社区运营管理、养老服务、社区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通勤、物业服务等业务及信息系统,加强对社区内人、事、物的动态采集与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便捷的智能化服务。

作者丨刘冰,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共享城市研究室主任

来源丨世纪之城,文献供业内交流学习,涉及版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中国电信、国家电网、华为携手,国内规模最大5G智能电网投产

下一篇:聚焦两会,信息安全成为热点

Powered by ZZZcms